原来这座古刹道场"藏"着夏暑的欢喜清凉

      夏日炎炎,六亩田心安寺掩映在九华山文殊峰万物并秀之间。阳光很强,天气很热,在这座古刹道场,师父们把修行,把禅付诸在实践中,融入于生活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修行,看起很简单,做起来很难。凌晨三点,缭绕着高山海拔自带的凉意。起床,板响,进堂,起香,止静,参禅!每一天平凡的往复中,都融入新的一天的感悟。

佛曰:“佛种从缘起。”因即是缘,世间之事皆是缘分。相遇是最好的上上签,最好的缘分。因缘际会,很多人喜欢夏天来心安寺,他们说夏天的心安寺有清平的凉意。听晨钟暮鼓,闻竹林风涛,扫扫大殿,搬着施工的师傅抬抬材料,在这之间,心中关于夏天浮躁与暑热,都随之烟消云散了。

夏天,很多善信居士在心安寺的万物并秀中修,行,悟。他们说炎炎阳光之下,心安寺的草木给心带来了欢喜。佛教与草木是有着不解之缘的,我们便与草木也有了不解之缘。佛经记载佛陀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草木分不开。佛陀降生在他外婆家花园里的一株无忧花树下,于一株菩提树下成佛,终圆寂于两株娑罗双树下。这欢喜心,便是善信居士在纷扰的现世之中,对岁月静好慈悲的觉悟。虽然他们不是常住在这座古刹道场,却也和师父们一样,把学、修、生活都融为了一体。

修行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只有放下贪婪与欲望,才能真正了悟佛法的真谛。如六亩田山风无垠,老寮房、天王殿工人们在忙碌着施工,晚课后和师兄一起在菜地耕耘着长势喜人的蔬果……尽管昭示着一切未知,而大殿中的地藏王菩萨庄严慈悲,孕育着一切可能。像我们在合十顶礼地藏王菩萨庄严圣像的那一刻,仿佛在炎炎烈日下注入清凉,不再对未知充满怖惧。像晚间,漫步在莲池旁的水泥路上,看到的月亮也如十二月初八晚上,佛陀在菩提树下看到天上的月亮,就悟道了,开悟成佛了,有了佛的存在。

按照佛法的教义来说,事物以怎样的形式呈现,都是由因缘际遇和合而成。清光绪二十八年,智妙祖师云游外地途中偶遇当时青阳县豪富江佰万执意挽留,便“以八元银币购地六亩”,重建庵堂,“六亩田”由此缘起。后取“自种福田、安心禅修”之意,更名心安寺,这座古刹道场一直成就着,护持着,耕耘着芸芸有缘众生的福田。心安寺也是一座四众道场,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人流离失所,心安寺收留了很多老百姓,帮他们躲过了战乱。

我们都知道因和缘,但我们对于因和缘的理解都很有限。我们无法知道什么样的因缘在何时何地以怎样的形式出现,有很多出人意料的事,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

演慧师父曾说:因缘,是践行当下的因,去证悟未来的果。金乔觉,东渡卓锡九华,袈裟借地,感悟闵公散尽家财,建寺安僧,九华山也是因缘成就地藏菩萨的应身道场。

我们获得人身是殊胜的,它让我们以此机会更好的修行,脱离轮回之苦。只要有了修行的目标,那么证得佛果的一路不管遇见怎样的艰难险阻,挫折磨难,都是可以忍受并且跨越的了。其实人起心动念,无不造恶,换言之,任何一次转念之间,也都可以是修行的开始。

修行之路是漫长的,身体力行地坚定着苦行一般的修行,是用最实用的方法去践行着地藏精神。所谓修行,不是炫耀式的满嘴佛话,而是身体力行和无量的慈悲愿心。

在这个物质越来越被神化的时代,人们有了一种盲目的概念,认为有钱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从表面上看,物质似乎带给人某种真实感,但是如果屈从于物质的诱惑,盲目的将信心建立在物质上,人的生活和信仰就会有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任凭时间怎样流逝,怎样让这个身体变得枯萎和凋零,但是初心不改,佛心不变。只有修行是永恒的,只有慈悲之心是永恒的。

夏天的炎热总会在心中的不适与烦闷,我们像耕耘菜地一样去耕耘心田,自然会开欢喜的心,结清凉的果。而若能在开花结果后仍不断修行,有所领悟,夏天与心安寺邂逅,也就欢喜圆满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