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回向,为什么要回向?

回向是一种在佛教中常见的修行方式,是指把自身修行的功德利益施加出去,转移给其他人或事物的行为。回向的目的是为了累积功德,以帮助自己达到修行的高层次,也可以为家人或他人祈福。在佛教中,回向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有助于促进善行和减少恶业。

 

星云大师:“回向”是最简单的法门,经常做,功德不可思议

《法华经》里有四句偈很好:“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说明了举凡一切好话,要用以赞美大家﹔举凡一切好事,功德要归于大众﹔举凡一切所有,要与大家共有共享。这是佛教里常诵念的一段回向偈,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本愿,功德不可思议。
佛教教人修行,最简单的法门就是“回向”。凡是一切所有,都愿意与大家共享,时时回向,举心动念就会趋于良善﹔处处为人着想,身心自然能得到净化,积累福德。
回向的意义,有回自向他、回小向大、回事向理、回因向果。比方我修桥铺路、捐献,愿意回向父母身体健康,回向社会安和乐利,回向世界和平﹔我布施了一点小钱,做了一些小小的善事,愿意将这一些功德普皆回向,让世界上的众生都能得度,这是“回自向他”。 

 

虽然只是点滴的功德,经过回向以后会变得很大,这就是“回小向大”。在事相上,我只布施了一块面包,但我愿意普天下的众生都能和我共享这一块面包,事相上的作为,加上我心里的祝福,就为“回事向理”。我在现世做了许多的善事,回向未来能证悟菩提佛果,这就是“回因向果”。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意思是愿将我所说的好话,回向给大家,让大家都能得到欢喜﹔我做的一点慈善,愿回向大众,让所有人都能得到利益﹔举凡点滴功德,我都愿意无私的普及一切有情,愿他们离苦得乐。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一个人只顾及自己的安乐是不够的,还要能普及于大众。所以经典常提到,如果还有一个众生没有得度,我不愿求证涅槃﹔过去慈航法师也曾说:“若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说明了一个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要肯得为众生奉献,因为一切的菩提佛果,都是要从众生中求得。
回向的修持,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经常做最积福德。只要发自内心愿意为别人祈愿祝福,心中的善美功德,都能无我的与人共享,自然能与众生共成佛道!
 

回向之妙

古德说: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粒管山河。回向之妙,能不信乎! 回向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的道场里,每天做过早、晚课诵后,必定要回向;偶尔信徒家有婚丧喜庆的佛事,最后也都要回向。往生佛事有往生的回向偈,祈愿祝祷有祈福的回向偈,究竟什么叫回向呢?一般人都不容易了解,回向就是寄存的意思。你有了钱,放在家里不安全,把它存到银行里;做了功德,希望带给父母健康、家人平安,希望让往生者得生佛国,这就是回向的意义。
回向的含义非常丰富,非常深奥,也非常地讨便宜,所以修福慧的人,不能不懂得回向。试说其意义如下:
一、回自向他我把参与修桥铺路的功德,回向给父母长命百岁;我把诵经拜佛的功德,回向给子女聪明智慧。所谓自他两利,就是回自向他的意义。
二、回小向大我给你一块面包,我给你一包饼干,虽是小小的布施,但当我给你时,我心里在回向:我愿这块面包、这包饼干,能让天下的人解除饥饿之苦,获得温饱。本来只是一块小面包,经过这一回向,普天之下的人都能获得这个功德,是多么奇妙的真理。
三、回有向空:回向一定都有个目标,目标都是有限的,你能从有限变为无限,就是回有向空。世间上什么东西最大,就是空。虚空能包容万有: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所以有形归无形、有为归无为,回向的心理,等同虚空,等同法界。
四、回近向远:我现在做的好事,我把它回向到未来才享用,就好像我现在读书,为了将来聪明能干,报效国家:我今生的善行,不一定只在今生受益,也能储存到来生受用。所谓心能转境,你心中有这种意愿,必定能得到回响。
五、回事向理:你拜佛三拜、十二拜、一千零八拜,都是有限的;布施1干令吉、1万令吉、100万令吉,也是有数的,事相上都是那么一点点,假如你回事向理,就能普施一切。如你点亮一盏油灯,分灯给他,他再点亮别人的一盏灯。如此灯灯相传,分灯无尽,你的一盏灯,点亮了万千的灯,但是你原来的一盏灯,光明并没有减少丝毫,所以无尽灯最能说明事理圆融的意义。
六、回因向果:我们现世今生,所行所做,都是在因地 ;但是现世今生既有因,当然未来或来生必定有结果。就如春天播种,秋天收成;今年播种,明年收成。今生种善因善缘,何怕未来没有丰富的果实呢?所以回因向果是必然的道理,不容置疑。
以上回向的意义,我们了解之后就会知道,这是多么讨巧的法门,所以古德说: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粒管山河。回向之妙,能不信乎!

梦参长老:日常生活中回向法

“回”,就是把我们所有的功德,收回来;“向”,就是向外放。回向这种意义呢,对我们每位道友很重要,一天你都可以回向。
你做家务,家庭妇女,你三宝弟子,你要做饮食,你要照顾家庭的清洁卫生,反正家务事归你管。这个事怎么回向?你把它回向:你这是行菩萨道。那你所做的,照顾你的先生、小孩子、或者父母,他们都是众生,你这是在行菩萨道啊。
你做家庭想,做行菩萨道想:就我照顾他们的功德,我自己不贪得,回向: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都能成佛。完了,又把这个回向,把这个回向的功德,再进一步回向:回向你的六亲眷属。
如果你先生开个公司,如果你把这个功德,再回向给公司的一切员工,回向他们的事业。又把这个回向,再回向,回向一切的众生。先从上海回向;完了台北来的,回向台北;最后回向到法界,回向给法界的一切受苦受难的众生,都愿他消除苦难、究竟成佛。这,才算回向完成了。
我说磕一个头,功德就不少了!就念一句佛号,把这一句佛号作为基本的功德,就来回这么回向。这是从近到远。从自身的身心安乐,少病、少恼,临命终时生极乐国。普贤菩萨导归的回向,生极乐国。完了,把这功德,一圈一圈回向。这是从近到远。我行持的时候,是这么行持的。按经上的教义上告诉我们的行持。
把我所做的一点点小事,你别看这个事情小,你回向起来,这个事情可就大了。像我们东北下雪。下的雪,本来小雪球,小孩玩,滚、滚、滚,滚成大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大,滚成个雪人,完了坐下。就是那个含义。回向越回向越大。这是从近到远。你这样回向,功德非常大!这就是回向。 

你不知道怎么修行好?你做一件事:念经、上殿、回来、走路、都要先发愿;完了在正式做的时候,忏悔,正是我忏悔的时间;回来最后圆满了,回向。这三个:发愿、忏悔、回向,是最大的修行。
我们互相地去感通,什么叫感通呢?念佛或者在佛堂自己念经的时候要回向,回向你自己,把这个功德回向你开智慧,也要回向我,你回向我什么呢?你也增加我的智慧了,因为我回向你,你必须得回向我,彼此回向才能相通,不然我给你回向,你也接不到。像接力赛、传棒球或传什么东西,我传给你,你接到,你传给他,他才能够相通,我每天早晚念经给你们回向,凡是谁听过我讲经的,受过三皈依的,我都给你们回向,这是总的回向;希望你们开智慧,家宅平安,你做的事情能够成就。
我一个人的力量小,我回向能得到吗?不行,要大家的回向,人人都回向。先不说希望这个世界太平了,这个要求过高了,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智慧,没有那么大的功力,我们求佛、菩萨的加持力量没有那么大,但是求我们这个法会的大众是很容易的,因为人数不多,你也求这些人,我也求这些人,互相的交叉。一盏灯光是很小的,灯光多了,交叉的灯光就大了,这个力量就大了,一个人拿不动东西,一百个人拿绝对没有问题。
回向,把所有的功德,把你所做的功德,回向到尽虚空、遍法界,上供一切诸佛、四圣法界,下至六道轮回一切众生。最初起点,那功德不大,但是,你这一回向啊,把它给扩大了,功德无量!
在佛门中修福太容易了,举心动念都有不可思议的福德。无论读诵大乘经典、持念圣号也好,念佛菩萨名号、闻大乘经典。
例如我们念完一部经,如果你懂得回向的方法,由近及远,先回向你自己,你是求智慧求成道,主要是求智慧好,求辩才无碍,你发什么愿你就求什么,对自己求完了,又把自己诵经的功德回向自己,再把它辗转回向,无非是你周围的六亲眷属,兄弟姊妹。这个回向完了,再回向法界一切众生,这个功德就叫辗转回向的功德。
回向完了又回向,尽管你最初诵经的功德不太大,经过你累次地回向,功德大了,这叫回向功德。所以普贤菩萨的第十大愿就是回向,把前面所有的功德总起回向,施给法界一切众生,这个用言语用比方都显不出来,不可为喻,这叫回向方法。
如果今天念一部《地藏经》,你当然得到好处,不堕三涂,我愿意所有法界众生都不堕三涂,都消除痛苦,那么这个回向心量就大了,你未来所得的福德,不可为喻的。
要修行还怎么样修行呢?这就是不可思议的修行,这种修行要到你成佛才晓得,不成佛以前你还不知道。
 

南怀瑾先生:回向即是大布

“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大家做了善事或者念了经就说回向给什么人,但什么叫回向?大家有没有仔细想过它的意义?回向是梵文翻译成中文的名词,回是回转,向是方向。天地间的事物都是回向的,宇宙是回转的,轮回是旋转的,回向也是这个道理。一切心念自然会回向的,你念经要回向给谁,只要这个念头一动就已经回向了,不须要拼命去想或者特地去说出来。你心念专一了,心波放射的力就愈大,就能起影响。心念不能定,不能专一,就不能影响。一切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也是回向。
我们解释佛经的名词,最困难的是“回向”,禅宗的祖师爷说回互。大家念完佛经以后念两句回向,那是口头回向。比如我们为父母亲念经,最后也要念一个回向的句子。有同学问我究竟什么是回向,这同学的学问很好的,难道他连这文字都不懂吗?绝对懂的,可是他还要问,是真问题。其实回向还真难懂。你说做了功德之后,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是还是做生意的心理?还是有所求心,不过所求的目的不同而已。
佛法这个回向的名词,翻译真是好。回向就是轮回,轮回就是回旋,回互,也就是无始无终,终而复始。你懂了物理的道理,我们的心本来就有回向的功能。换句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报就是回向。我经常要你们留意科学,科学越通,佛法越昌明,佛法是真正的科学。回向是本位不动,旋转的道理,有向心力也有离心力。我们念经为父母作功德,你只要这个念头一起就已经回向了,不是在回向之外更加回向。
我们行一切佛法,修一切佛法,不要被法所缚,要有这个智慧,才能够真得到佛法的利益,求得解脱。
“如所说修行”,这是维摩居士谦虚的话,也是告诫我们学佛的人,要如佛所教导的去修行,不是光搞佛经的思想。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但修行不是为了自己的成就,是要回向,也就是要布施出去。譬如我们现在讲佛经和在听佛经,假定有什么功德,都要回向给一切的众生。有什么利益自己不占有,就是回向的精神。只要有布施,一定有回向,你抛出去的力量多大,回转来的力量就多大,利人就是利己,也就是标语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回向就是大利,你能把一切布施出去了,你还怕会饿死吗?就算饿死也好,你的尸体还可以布施给蚂蚁、细菌,又再回向下去,那可真成就了。
怎么样是回向呢?这个问题严重了,连好几位老前辈都问过我,关于回向的意义。他们的学问都很好,不是不认得这两个字。古人为什么翻译成回向?意义是非常深刻的。你若是懂了轮回,就会懂回向。宇宙万物是旋转的,起点也是终点,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回向也是这个道理。布施出去,我就没有了,其实正是你的有。你觉得什么都牺牲了,正是你的成就。不过你如果因此存着要回收的心理去布施,那就糟糕了,反而不会回向的。如果你无心布施,它自然就回向。例如有人问我,要怎么念经回向给父母,这很简单,你只要起这一念就回向了,这就是心念的力量,不用再念出来这是为了谁为了谁的。 

学佛第一步要心念空灵,无所希求,只有施出去,只有帮忙人家的,不用希求拿什么,自然就回向了。
回向是佛学专有名词,这个很难解释。比如说我年轻的时候,向法师顶礼,法师马上给你回礼而且会说:“回向十方一切众生”。也就是说他不接受,把你的功德回转给一切众生。
什么是回向?我们这个世界都有回向,回向就是果报。你在这里丢出去一个东西,它转一个圈还是回到你这里。你想害人最后是害自己。你能处处恭敬人,最后是恭敬自己。
回向是物理作用,你到太空就知道了,太空里真空的时候,你在太空把这个玻璃杯丢出去,它一定回转到你这里来。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是回向,那是必然,这是回向的道理。
我们修行人怎么回向?一上坐就发愿,我要成就,我成就不是为我自己,我有任何一点功德,全都回向给一切众生,我自己不要,都给大家,修行是为大家修的。
回向的观念在佛教里是个重要的课题,我以前也常提到这方面的道理。你们当中有人认为回向就是回转过来,虽然修行人将所有功德善业回向某斋主或一切众生,其实这些功德善业最后还是回归到修行人自己身上,反之恶业亦同。
这个说法大致可以,但还是仅止于理上的解释。又有人说回向就像现在流行的飞盘,用个方法丢出去后,它在空中飞行一下必又回旋回来原处。这样讲算不错,比较生动切实些,然而仍属比量之论。
有位同学某次精诚专注念诵心经,当他末了动念以此回向给某位遭逢意外的道友时,竟看到一道光明从自己身上射出老远,最后又回旋掉落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奇怪。大家想想,对于回向的道理,此例一举不就有点不言而喻了吗?
回向二字,其理至深,若要详述,答案也不仅止于上述一端,其中还牵涉到佛法许多形上与形下相关的问题,简单而言,就是整个宇宙与生命的轮回。轮回说是三世,三世其实是同时,所以你一起心动念,一言一行,不管是善是恶,当下便是同等的报应。
你大力拍桌一下,桌子已同时分毫不差地回敬你所拍之力,这是因果同时,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在此希望诸位特别警惕,你我日常生活上种种贪嗔痴慢疑的表现,在第一个念头、第一个动作出去之时,同时第一个得利或遭殃的就是自己。
比如,你跟别人大发脾气,别人尚未吃亏,你自己那种意识愤然,心神晃动,血压升高,心脏跳动加速,气息混乱澎湃的身心作用,早已大大地伤害了自己,何苦来哉?!因此,回向的意义也就是一念之间的果报。
易有云:“无平不坡,无往不复。”平路走了一阵,再来必定是上坡或者下坡,上坡或下坡过了,接着又会平坦之路出现,这种反反复复的现象是自然之理,如何出去的便如何地回来,发善念则感善果,做恶事必得恶报,这之间的因果循环纤毫不爽,切莫将回向变成佛法上的口头禅,有口无心。
回向即是大布施,彻底布施,学佛者一天修行下来,或者一月一年一辈子,生生世世,所有修习的善行功德,悉数毫不保留地回向给一切众生,不求回报,甚至一切众生的苦难全都转到我身上来,无边业苦一肩挑,学佛若能具备这么大气魄的回向力,那不得了,当下便得成就,当下即是普贤,这是何等的慈悲与智慧呢!
 

 

圣严法师:发愿、回向和修行的关系

回向是将自己的所知、所能,以及所有的资源共享给他人,即使是自己现在不知道的、不会的、没有的资源,也要增长自己的资源,加强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所有分享他人、回向他人。
分享并不等于失去,好比我点了一盏灯,但不把它遮起来,只为自己照明,而是把灯高高举起,让黑暗里其他没有灯的人,都可以看到光明,但是我手上的灯光,不会因此减少或消失,甚至为了让灯光更加明亮,使更多人看到光明,而设法加强亮度。
所以,回向与分享并不等于牺牲,若是牺牲,自己可能就此失去了,但回向与分享是自己仍然有,并且分享得愈多,自己成长得愈快、愈壮大。这一定要靠发愿,发愿让自己成长以便利益他人,是自利利人。所以,回向实际上与发愿是相同的,因为如果没有发愿,回向便使不上力,因此这两者一定是连在一起的。
然而,这与修行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当我小的时候,听到了佛法,用到了佛法,觉得非常有用、非常好,那时我发了一个愿:「我要把我所知道的、所体验到的佛法,全都奉献给别人。」
因为发了这么一个愿,到今天为止,为了有人需要,我不断地奉献,也因此我自己必须成长、必须好好修行、必须懂得更多。如果没有这种奉献的心、回向的心,以及没有发这个愿,我想我现在不过是中国大陆一处农村里的一个老头,或者是一个看庙的老和尚。
所以,回向和发愿,才是能使我们更加精进修行的一种力量,你不要以为:「我自己都还没有修好,先把自己修好再说吧。」如果有这种想法,你的自私心很重,有了这么深的自私心,是不可能开悟的。因此,鼓励大家要分享他人,不要自私。分享谁呢?分享你的家人、朋友,所有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都应该分享。
不过,分享并不是仅仅用嘴巴讲,如果你回家对家人说:「我将圣严师父所说的分享给你,你要照着去做:每天要打坐,不可以骂人和生气,还要好好地发愿、回向,更要惭愧、忏悔……。」结果自己没有做,专门叫别人做,这就不是分享了。
曾经有一位先生参加禅七之后,很受感动,觉得他的太太非常需要佛法,所以回去之后,老是对他的太太说:「你要去听圣严师父的开示,你要惭愧、忏悔,要感恩我。」后来他的太太来找我抱怨:「我的先生被你教了以后,回去老是教我做这个、做那个,还要感恩他。」
我说:「你的先生做反了,我教他回去分享,是要他自己身体力行,来感动你才对。」所以,分享和发愿一定是自己要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修持、自己的表现,来影响其他的人、分享其他的人。

把功德回向给他人,自己的功德丝毫不损
佛教确切相信,自己所修的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所谓回向,就是从自己的方面,回转朝向他人的方面,这是属于心力的感应。这是由自己的心力通过诸佛菩萨的愿力而达于所要回向的对方。
这像天空的太阳光通过反射物(如镜或金属体)的折射,便可使户外的太阳光照射到室内的黑暗处,室内的黑暗处,虽未直接曝晒到太阳,却已接受了回向而来的太阳光。
同时,虽把功德回向给他人,自己的功德仍然丝毫不损,这在佛经中有一个比喻:一盏灯,可以点燃许多灯,这盏灯虽然点了许多盏灯,却不会因了点燃其他的灯而就减弱了自身的灯光。
因此,凡是正信的佛教徒,每做一桩功德,都会发愿回向给一切的众生,这也正是慈悲心的自然流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