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 九华山

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概述: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于唐天宝年间(742(壬午年)~756)改名九华山。方圆100公里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至今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

九华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风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九子泉声、五溪山色、莲峰云海、平冈积雪、天台晓日、舒潭印月、闵园竹海、凤凰古松等。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现存寺庙99座,佛像万余尊。著名的寺庙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园寺、旃檀林、百岁宫、上禅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达千余件。山中还有金钱树、叮当鸟、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九华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它处处有景,人移景换,清代时概括有“九华十景”。

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时景、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素有“东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誉。

 

景点介绍

圣山缘起

九华山开辟为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成为一千多年来僧侣及大众的朝圣地,缘起于新罗国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

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南端)王族金乔觉(696 —794年),24岁时削发为僧,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华求法,经南陵等地登上九华,于山深无人僻静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当时九华山为青阳县闵员外属地,金乔觉向闵氏乞一袈裟地,几亩或数顷都不在话下,何况只是区区一袈裟地,闵氏自然不暇思索、慷慨应允,此时只见金乔觉袈裟轻轻一抖,不料展衣后竟遍覆九座山峰。这使闵员外既十分诧异,又大开眼界、叹未曾有,由静而惊,由惊而喜,心悦诚服地将整座山献给“菩萨”,并为持戒精严、艰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庙宇,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大师有了修行道场和收徒弘法的条件。金乔觉由此威名远扬,许多善男信女慕名前来礼拜供养。连新罗国僧众闻说后,也相率渡海来华随侍。闵员外先让其子拜高僧为师,遂后自己亦欣然皈依、精进修行。至今九华山圣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氏父子。

金乔觉驻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唐贞元十年(794年),于九十九岁高龄,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根据金乔老的行持及众多迹象,僧众认定他即地藏菩萨化身,遂建石塔将肉身供奉其中,并尊称他为“金地藏”菩萨。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由此名声远播、誉满华夏乃至全球,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的地藏应化圣地。

九华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别在神光岭、百岁宫、双溪寺。神光岭肉身殿是安置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

历经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兴衰更迭,九华山佛教至明初获得显著的发展,清代达到鼎盛时期,有寺庙300余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庙90余座(其中9座列为全国重点寺院,30座列为省级重点寺院),有僧尼近600人,自唐代至今,九华山自然形成的僧人肉身达15尊,现可供观瞻的有5尊,其中一尊仁义师太肉身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比丘尼肉身,佛像6300余尊,藏历代经籍、法器等文物2000余件。

真身宝殿

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重修地藏塔殿,赐额“护国肉身宝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殿宇。咸丰七年(1857)大部分殿宇遭兵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肉身塔大规模重修,移殿门正南向,门额悬挂“东南第一山”横匾。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书赠“地藏大愿”匾额。1955年和1981年又经两次重修。建筑面积为705平方米。 肉身宝殿,俗称“肉身殿”,又称“肉身塔”,坐落在九华山神光岭(老爷顶)上,为佛教徒朝谒九华圣地的主要场院所,这里因主供地藏菩萨,故与一般佛寺不同。因地藏为幽冥教主,佛门大菩萨,故地位在阎王之上。这里的地藏像与众不同,身躯高大,骨瘦如柴,是其苦修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在地藏造像中可谓独一无二。

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建筑,殿高15米,门朝西南,红墙森严,巍峨雄壮。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站在台阶之下,举目仰望,可见南门厅上两块匾额。上额书“肉身宝殿”,下额书“东南第一山”。塔东侧有明刻石碑《地藏圣迹碑记》,为明万历年间刘光复所撰写。与塔基相平处横一巨石,似人工洞顶,南面镌刻“磐石常安”横幅;北面雕着“神光异彩”四字。

大殿四周回廊上方雕梁画栋,仙鹤、麋鹿等珍禽异兽,牡丹、灵芝诸鲜花奇草,栩栩如生、鲜艳夺目。回廊有石柱20根,南北檐下石柱上均刻有楹联,北边是:“誓度群生离苦趣,愿放慈光转法轮”。南边两副,一副题着:“心同佛定香火直,目极天高海月升”;另一副是:“福被人物无穷尽,慧同日月常瞻依”。两副对联的首字连读是“心目福慧”,表示“心中目前”不离地藏、终能修到“福慧”圆满。

此殿庄严雄伟,是塔殿式建筑,上盖铁瓦,四角有宫殿式翘檐。殿宇面阔三间,进深16米,地面平铺汉白玉石。中央为1.8米高的汉白玉塔基,上矗七层八面木质宝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层八面皆有佛龛,每龛均供奉地藏金色坐像,共大小不等五十六尊,塑造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塔外为汉白玉神台,上有双手捧圭的十殿阎罗立像,朝奉着“幽冥教主”地藏菩萨。塔基四角有回柱顶梁,塔内是供奉金地藏肉身的三级石塔。塔前悬着镂空八角琉璃灯,终年不分昼夜灯火长明。

 

九华街

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主要寺庙也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学校、旅店、商店、农舍,游人可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瑕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瑕和尚的装金肉身。

走进这莲花佛国的山门,极目所望,发现这里所有的寺院与普通的皖南民居几乎没有什么分别。寺院、尼庵与民居好像只有用颜色才能区分。在这里的寺院中也总能找到黛瓦、天井、马头墙,木雕这些鲜明的徽派建筑特点。九华山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这里有一种窗户叫做槛窗,一般的大型建筑上面,或家庭建筑上面都有这种槛窗。寺庙也结合了徽派。为了采光的需要,寺庙窗户比较大,有玻璃。还有一种窗户,这个叫裙板、腰板。上面是采光用的槛窗,再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天井,在徽派建筑中叫做泗水归明堂,一、二、三、四就是四个屋檐落下的水仍然归到明堂里,天井的作用是通气、采光肥水不流到外面去,仍然留在自己的家里,所以虽然是寺庙,但也把儒家的思想和徽派建筑融会在一起。 九华山的建筑,除了粉墙、青瓦之外,还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墙体高大的马头墙。在邻家房屋失火时能够阻挡外面的火势,保护自家的安全,因此也叫封火墙。

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青阳县城向西南六公里处),“莲花峰”东边山腰的平顶上,系地藏王菩萨金乔觉东渡入唐,卓锡九华一袈裟之地,属九华山佛教协会九十九座开放寺庙之一。圆通寺始建于明朝初期年间,历史悠久,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战乱时期,来九华山后山,带领将军察看地形,见山势峭拔,四季烟云飘渺,每逢秋高气爽,晨雾缭绕,红叶满山,群峦叠翠,环境优雅,宛如世外桃源,常有“莲峰云海”美景显灵,实为修道参禅,修身养心的宝地,遂在此建庙供佛。

圆通寺现建有三圣殿;观音殿;寮房等。2009年10月缅甸华侨刘国玺全家为寺院捐赠了释迦牟尼缅甸玉佛像,法身长8.48米,高3米,宽1.3米。住持释仁友法师发下宏愿,扩建寺院,先把玉佛从山下运到寺院,然后建设玉佛殿,山门殿;地藏殿;圆通殿;大雄宝殿;斋堂等。力争把圆通寺建设成有一定规模的道场,同时为九华山再添一旅游景点。

 

化城寺

化城寺四周环山如城,是九华山的开山主寺,历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萨道场,是九华的“总丛林”。位于九华街,坐落在芙蓉山下。迎面是一座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月牙形的莲池,名月牙池,传说为当年地藏放生池。

 

九华河

灵山九华山;圣水九华河。九华河漂流旅游景区位于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入口处,上接九华山大佛像景区,下连九华山风景区山门牌坊,(庙前六泉口至五溪望华寺,全长四公里)是进入九华山主景区的必经之地。金乔觉当年即是由此溯九华河而上,卓锡九华的。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九华河曲折蜿蜒,滩浅流急,群山环绕,奇峰林立。或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步不移而景换;或田园村落,粉墙黛瓦,足不至而神往。漂流其上,妙生百趣,无险而有惊;信步村落,风情别致,俗世而无尘。

 

莲花峰

莲花峰位于九华山北部,海拔937米。主峰兀立,峰顶削尖,万瓣叠嵌,气势峭拔。远眺石骨花胎,如含苞待放的莲花。主要景点有乔觉禅林、神仙叨酒、云门峰等。

 

十王峰

九华山最高峰,海拔1342米,其次为七贤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云海翻腾,各展雄姿,气象万干。

险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鹏听经石”,传说有大鹏听地藏菩萨诵经而感化成石。观音峰上观音石,酷似观音菩萨凌风欲行。十王峰西有“木鱼石”,钵盂峰有“石佛”,中莲花峰有“罗汉晒肛皮”,南蜡烛峰有“猴子拜观音”等等,惟妙惟肖,越看越奇,耐人寻味。又有幽深岩洞,堆云洞、地藏洞相传金地藏最初来九华时曾禅居洞内。还有老虎洞、狮子洞、华严洞、长生洞、飞龙洞、道僧洞等,均为古代僧人居室,清静雅致,极利禅修。

九华山山水风景最著者,旧志载有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舒潭印月、九子泉声、五溪山色。此外,还有龙池飞瀑、闵园竹海、甘露灵秀、摩空梵宫、花台锦簇、狮子峰林、青沟探幽、鱼龙洞府、凤凰古松等名胜。

 

天台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使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九华山陵园

九华山陵园距九华山主景区六公里,规划占地500亩,一直坚持以文明殡葬为主题,走特色景区路线、打造一流的生态陵园为目标来发展陵园。现已开发的福位产品有金刚宝座塔、六和塔两座节地型室内存放式建筑,另有系列特色产品罗汉塔、文化墓、寅苑等等。陵园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依据自身独特的山水文化,特邀杭州规划设计院将福位产品的设计与自然融为一体,所有室外产品均掩映于山水之中,绿色面积占整个园区的70%,使园内到处都充满生机勃勃的绿色,使得九华山陵园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陵园。

 

大愿文化园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是九华山打造世界一流旅游胜地和国际重要佛教道场的标志性工程—99米地藏王菩萨露天大铜像,地藏圣像突出了五个世界之最,一是地藏圣像为世界最高;二是采用世界最大汉白玉莲花;三是选用世界室外最大琉璃墙;四是佛光池为世界最大,直径为99米,深度只有20厘米,池底全部铺以金色马赛克的佛光池堪称世界第一。

 

九华山白云禅林

白云禅林位居九华山莲花佛国西部的凤云山中,茂林修竹,风光秀丽,环境幽雅。凤翥朝东,其西低凹,每遇气候变化,山凹白雾翻腾,继而弥漫九华,所谓“白云深处有奇观”,即指于此。 据《福地考》载,汉有窦子明者,在此修炼,功成,飞生成仙;又载,晋葛洪炼丹,亦成于此。原名“白云观”,汉代以前这里便是有名的道教道场,唐贞元十年因韩国高僧金乔觉圆寂,感应强烈,山石崩摧,灵异遍九华,徒弟遵金乔觉为地藏王菩萨之化示,故白云改称白云禅林,香火隆盛。佛有高僧,道有飞仙,可谓人杰地灵。

 

进香

九华山居民农历春节为了祈求新年里平安幸福,会备齐香烛到肉身宝殿或住家附近寺庙进香。在进香路上,即使彼此熟识的人,也相顾无言。只有在进香完毕之后,才可以彼此致意,问候新年。

 

荤年素年

为了表示对寺庙僧侣的尊敬,当地居民于春节之际,会先过荤年,后过素年。荤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日,当地居民吃荤食,是为荤年。但到了第二天,人们就会用草木灰将锅碗瓢勺洗得干干净净,准备素食——在腊月三十日除夕那天吃斋过正年,是为素年。素食会一直持续到大年正月初三。

九华山是佛教圣地,历史上不仅僧尼要严格戒律,禁荤吃斋,而且严禁山民和游客食荤,千百年来,相沿成习,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久负盛名的九华山“素食”。九华素斋在造型艺术上属“以荤托素类”。既达到了形似,也追求神似,在原料上采用了传承寺院素斋,不纳荤腥,全部素食,而且是无污染绿色原料,体现了重返自然返补归真的神韵。来九华山旅游如果不品尝正宗的九华素斋,当为一大憾事。

 

九华佛茶

九华佛茶乃九华山名优特产之一,这里的茶场海拔高度近千米,群峰相拥,松竹成林,飞泉润谷,芳草吐香。九华佛茶朝夕吸纳高山雾露之滋润,独吮奇花异草之灵气,汤色碧绿,回味甘爽。同时由于高山气候之缘故,昼夜温差大,而方圆百里人烟稀少,茶园无病虫害,无农药和工业污染,是天然有机生态茶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