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七月廿四
龙树菩萨圣诞
很多人都知道观音菩萨
文殊菩萨、地藏菩萨
但对龙树菩萨却相对陌生
事实上,他可是佛陀教法
传承发展过程中的“源头级祖师”
“千部论师”“第二释迦”
“八宗共祖”说的都是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
了解龙树菩萨的传奇经历
他的出现
佛陀早有授记
《大法鼓经》云:“举世见而生喜之离车子童子,于大师灭度后,人寿八十岁,教法衰微时,转生为比丘,广弘圣教,满百岁后往生极乐世界。”
《摩诃摩耶经》卷下说:“正法于此,便就灭尽。六百岁已,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竟兴,破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七百岁已,有比丘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燃正法炬。”
《入楞伽经》第八卷中记载:大慧菩萨白佛言:“佛灭度后,是法何人受持?”佛以偈答曰:“于我灭度后,南天竺大国,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住欢喜地,为人说法,能破有无见,往生安养国。”
龙树菩萨幼时聪慧过人,博闻强记,听婆罗门诵读《吠陀》经典,闻过成诵。他遍览婆罗门教及其它外道经文,到青年时代已是学富五车,闻名南印度。鸠摩罗什大师在他所译的《龙树菩萨传》中,用“天聪奇悟,事不再告”,“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诸道术无不悉宗”,盛赞龙树菩萨的聪慧。


天纵奇才 难免轻狂
据《龙树菩萨传》所讲,龙树菩萨“天聪奇悟,事不再告”。还在妈妈怀里吃奶的时候,听见婆罗门诵四韦陀典(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四部圣典),他就能背诵全文并领会了。等到二十岁左右,就通晓术数、天文、地理、图纬、秘谶,简直就是南天竺国第一“学霸”!
但那时的龙树并非“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曾跟几位朋友学隐身术,到王宫里寝凌宫女。国王知晓后勃然大怒,听从臣子的建议将细土置于出入皇宫必经之处,并让卫兵埋伏在门后,看到脚印就手挥刀剑,望空乱砍。
他的三个好友都成了刀下之鬼。龙树敛身屏气藏在国王身后,躲过了一劫。经历了这个惨痛教训后,放浪不羁的龙树终于悟到:“欲为苦本”,贪欲是众苦与祸患的根本,一切败德丧命之事,皆由此引起。
于是,龙树决心皈依佛门,向一位沙门请求出家受戒。龙树在佛塔待了九十多天,读遍了所有经论,心不满足,但已无其它经文可得。他辞师下山,又访寻到北印度雪山,向一位老比丘恳求学习大乘经典。三个月后,他又统统理解并背熟了。
龙树周游列国,搜集沙门的各种经论。一路上,他还和众多外道辩论,从无败绩。龙树逐渐骄傲起来,认为佛经较诸外道,其理虽然高明,亦不难穷尽。于是,他萌生立一派的想法,广收徒众,宣扬自己的学说。

千部论师 八宗共祖
龙树菩萨对佛陀的教法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工作,并且创立了中观学,非常准确地阐发了佛陀的缘起思想。沿着龙树菩萨的中观般若思想,大乘佛教建立了起来,因而他被称为“第二释迦”。
龙树菩萨造论之多,世所罕见,有“千部论师”之美称。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十二门论》《空七十论》《回诤论》《六十颂如理论》《大乘破有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大乘二十颂论》等。
《中论》一书的主要是讲“缘起”“无自性”“中道”“二谛”“"涅槃”等思想的;《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他的学说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介绍到中国后产生空前影响。我国的大乘佛教八大宗派,都能在龙树菩萨的著作里,找到本宗的源头和理论依据。
因此被律宗、三论宗、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共同推举为开宗或中兴祖师,奉为“八宗共祖”。
值此殊胜日
让我们共同广行善事
诵念佛号
感恩龙树菩萨智慧灯炬
照亮三千世界
佛光普照九州大地
南无龙树菩萨摩诃萨
南无龙树菩萨摩诃萨
南无龙树菩萨摩诃萨
